興趣與特長:
從小由於父母的培養,認識了古典音樂。進而學習了綱琴、大提琴,更在國中時因在樂隊而學會了長號。直到現在,閒暇時仍常聽古典音樂,或玩上述三種樂器。國中時對工藝課頗感興趣,尤其到了三年級開始準備要上電工等課程,可惜國三時因聯考沒有正常上課,而不得不放棄。此外,也喜愛漫畫,尤其是探討人性、世界觀,基本人生觀或戰爭的反省作品。
學業及課外活動之表現:
升上了高中之後,學校社團多采多姿,令我感到難選擇的,就是工業研習社和弦樂社。最後選擇了弦樂社。高二並當上了社長。此時我面臨了社務上的挑戰,因為組成社員已變成了多半沒弦樂基礎的初學者,社團轉型成和以前不太相同的型態。以前社員每人都有基礎,現在則不一定。大部分都需重頭教起。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都熱愛弦樂。課業方面,我仍然選擇了理工組,希望能將基礎科學打好底子,為以後大學準備。這也是我原先沒有在社團選工研社的原因。為的是希望它不是成為休閒娛樂(它是指如電機相關方面),而是日後研究的目標。
未來學業及生涯之展望:
從國中以來,我對電子機械一直興趣濃厚,上了高中,更確立以後往電機發展的方向。現在台灣正面臨了經濟與工業的轉型期,講求技術突破領先。而我希望用將來所學的電機工程來研發新技術,幫助工業的發展。這些前提,即為穩固的基礎。我相信這些可於貴校完成,而我進貴校的目標,也大致如前所提。
其他:
台灣科技的發展,由於長期的美援,大多師法美國。我個人認為,將美國的發展模式,搬到中國大陸,是很適合的。原因為同樣都是地大物博,條件較像。但台灣便非如此。台灣本身資源、地理條件皆不如二者,完全學美國,只怕事倍功半。我倒認為當參考日本工業、科技的發展。首先,此二者本土皆缺乏原料及資源,需依靠海運。第二,日本大致以二次大戰為分水嶺,之前效法德國,之後師法美國,再進而將自身的條件融入。這種模式可為台灣的參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